企業簡介Company Profile
總覽Overview 公司沿革History 公司組織架構與經營團隊Organization and Executives
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
公司治理架構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 公司規章辦法Major Internal Policies 董事會Board of Directors 功能委員會Committees 內部稽核Internal Audit 其他說明事項Others
財務資訊Financial Information
每月營收Monthly Turnover 財務報告Financial Report
股東專欄Shareholder Service
股東會資訊Shareholders' Meeting 股價資訊Stock Quote 股東會年報Annual Report 公開說明書Prospectus 股利資訊Dividend History 重大訊息Material Information 投資人活動訊息Investor Conference
永續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利害關係人專區Stakeholder Engagement
利害關係人鑑別及溝通Identification and Communication 利害關係人聯絡資訊Stakeholder Contacts

Pressroom

新世代USB-C Dock影音轉換的架構與挑戰
2022 Apr

撰稿:張惠能 / 威鋒電子產品管理處副處長
 
USB介面 (Universal Serial Bus) 正如其英文首字Universal,已被大量應用於個人電腦、平板、智慧型手機、伺服器、物聯網、車用電子及隨身電子產品等各項領域。其傳輸速度由USB 3.2 Gen 2x2的20Gbps演進至最新的USB4 40Gbps,同時能支援最高達到240W的USB PD 3.1電力傳輸,單一採用可雙面插拔的USB Type-C介面。而在USB-C PD規範當中,同時可經由進入Alternate Mode (Alt-mode,替代模式),重新定義USB-C連接器的腳位,將來自整合晶片組或獨立繪圖晶片的影音訊號,由USB-C介面輸出,由此達到資料、電力與多媒體影音同時在USB Type-C單一介面進行傳輸,大大增進了使用者體驗。
 
影音傳輸的兩大規格DisplayPort (DP) 和HDMI,皆根據USB PD規範各自推出USB-C DP Alt-mode與USB-C HDMI Alt-mode;然而,市面上幾乎看不到USB-C HDMI Alt-mode的產品。除此之外,最新的USB4規範,透過Tunneling Mode,以及Intel的Thunderbolt技術,都僅支援DP影音格式輸出。因此,真正對USB-C介面實用的影音傳輸規格,可以說只有DisplayPort。但是,市面上最普遍常見的影音介面卻是HDMI,因此USB-C介面輸出的DP影音訊號,無論在設計USB-C Dongle或Docking Station類別的周邊產品應用,或任天堂Switch遊戲機的底座裡,都會再使用一顆DP-to-HDMI影音轉換器用以轉出HDMI格式。而在新一代的USB-C Dock (尤其是支援USB4的產品),已經導入DP轉換成HDMI 2.1的規格。本篇文章主要將探討,新世代USB-C Dock應用,影音轉換的架構與挑戰。
 
USB-C Dock影音轉換的架構與趨勢
 
在USB-C Dock裡,基本的架構如圖一所示,需要一顆USB-C PD控制器、一顆USB Hub控制器與一顆DP轉HDMI影音轉換控制器。最基本的USB-C PD控制器,只需要一個上行口連接筆電或手機的主控端 (Host),進行USB Type-C介面的連接偵測與USB-C PD協議的溝通,其中也包含處理進入USB4 Tunneling Mode或DP Alt-mode轉出影音訊號。而在更進階的Dock產品應用,USB-C PD控制器還會整合一至兩個下行口,可連接USB-C充電器;在使用Dock的功能同時,也同步對筆電或手機進行快速充電,此時,USB-C PD控制器需要進行電力傳輸的握手協議。另外,USB-C下行口也可以用來連接USB-C的裝置,例如:隨身碟、外接硬碟或讀卡機…等,此時的USB-C PD控制器僅需要進行USB-C裝置的連接偵測。
 
USB Hub控制器,主要用來擴充自USB-C上行口來的USB功能,以連接多個USB周邊裝置,實現USB-C Dock集線擴充的功能。USB Hub的選擇,依據產品的最高速度要求與欲擴充的USB周邊裝置數目而定。以一個USB4的USB-C Dongle為例,其Hub要支援最高速的USB4規範,也需要向下相容於USB 3.2 / USB 2.0規範;當擴充的USB周邊裝置數目較多時,可能需要用到兩顆USB Hub進行串接。
 
 
外接HDMI顯示器或電視時,上行口透過USB4 DP Tunneling或DP Alt-mode轉出的DP影音訊號,需要一顆DP轉HDMI的影音轉換控制器來達成。這種DP影音轉換控制器可分為SST (Single Stream Transport) 與MST (Multi-Stream Transport) 兩大類。支援DP SST這種單重串流傳輸的影音轉換控制器,自DP來源裝置的封包,只能夠驅動一個獨立顯示器,主流採用轉出HDMI格式;當支援DP MST多重串流傳輸時,從DP來源裝置的封包,可以分割成多個視訊輸出,以驅動多個獨立顯示器,這些輸出可以是DP格式,或HDMI、VGA格式,我們也稱這種支援DP MST的影音轉換控制器為DP Hub。
 
隨著USB-C Dock相關產品多樣化、規格多元化,DP影音轉換控制器廠商也開始推出高度整合的產品,例如,將USB PD功能整合至DP影音轉換控制器,甚至一併整合USB Hub。其優點在於,晶片高度整合可兼顧成本效益,且產品可做到尺寸精巧,然缺點就是缺少彈性與擴充性,無法針對產品規格的變化,挑選最適合的晶片組合,容易發生高規低用的狀況。因此,整合型的影音轉換控制器該如何拿捏其整合度,是一門大學問。
 
USB-IF協會於2019年八月公布USB4規範之後,2020年第四季,首見原生支援USB4的Intel 11代Core處理器Tiger Lake和Rocket Lake平台上市;Apple緊追在後,於2020年十一月發表支援USB4的M1處理器平台;AMD則於2022年1月的CES發表了支援USB4的Zen3 + 架構Ryzen 6000。至此,市場上所有主流處理器,皆已全面支援USB4,正式進入傳輸規格新時代。當使用USB4透過DP Tunneling傳送DP影音資料時,USB Type-C的雙通道皆可同時用以傳遞DP訊號;相較於USB 3.2規範時,透過DP Alt-mode,單通道要傳輸USB訊號,只剩下單通道能傳遞DP訊號,USB4的DP訊號傳輸頻寬,幾乎是兩倍於DP Alt-mode模式。也因此,在USB4的Dongle及Dock產品,特別適合用來支援新世代的8K影音傳輸,我們能看到Dock的DP影音轉換控制器也順勢進入了HDMI 2.1的新世代。
 
HDMI 2.1規範的新功能與挑戰
 
HDMI 2.1規範雖然在2017年即已問世,但遲遲未能取代上一代的HDMI 2.0,直到2020年底推出的Xbox Series X與PlayStation 5家用遊戲機開始支援HDMI 2.1,且支援HDMI 2.1的8K電視也陸續推出,至此才算是正式打開了HDMI 2.1市場的能見度。
 
HDMI 2.1相較於HDMI 2.0的好處,首先就是HDMI 2.1的傳輸頻寬變大了,最高可達48 Gbps,並採用效率比較高的編碼方式傳輸,相較於HDMI 2.0的18 Gbps,有效頻寬足足是其2.96倍,可支援更高的影像解析度。HDMI 2.1可支援高達8K@60 Hz或8K@120 Hz、甚至10K@120 Hz的影像傳輸,而HDMI 2.0只能達到4K@60 Hz,使用HDMI 2.1,可以提升使用者在遊戲或觀看的沉浸體驗。
 
HDMI 2.1規範新增全新的FRL (Fixed Rate Link) 實體層架構,每條通道最高速率來到12Gbps外,也使用全新的16b/18b編碼方式,相較於前一代TMDS架構的8b/10b編碼方式,進一步提升通道的有效頻寬。在HDMI 2.1 FRL模式下,由於傳輸速率的提升,面臨高速訊號在通道上更大的衰減;為了改善訊號衰減的問題,HDMI 2.1導入了更多樣化的Equalizer來對應。在DP影音轉換控制器裡,會使用到HDMI 2.1的Transmitter端,設計時會加入Feed Forward Equalizer (FFE),由最多四組不同大小的De-emphasis和Pre-shoot組成。在Link Training時會決定FFE補償,確保影音資料完整傳送至HDMI Sink端。
 
另外,VESA協會的DSC視訊串流壓縮技術 (Display Stream Compression),已被DisplayPort規範採用許久,HDMI 2.1規範也首次導入DSC進一步提升通道頻寬;透過壓縮技術,可以提高最高三倍的頻寬,藉此實現10K影像的傳送。而因應8K/10K的影像傳輸,DP影音轉換控制器裡DSC Decoder的Slice設計,也因而需增加至八個才能滿足需求。
 
在加強既有功能方面,HDMI 2.1支援動態效果更強的動態式高動態範圍(Dynamic HDR),多了動態元數據 (Dynamic Metadata),確保影像的每一刻、每一幕場景,甚至細至每一影格,都能呈現最理想的景深、細節、明亮度、反差和色域。而從HDMI 1.4就已支援的音訊回傳通道 (Audio Return Channel, ARC) 功能,到了 HDMI 2.1進化成增強版的eARC,傳輸頻寬高達36.8 Mbps,比起ARC高出了30倍有餘,可以將未經壓縮的5.1、7.1聲道,甚至32聲道的音訊,回傳到如擴大機、聲霸之類的喇叭設備,不僅降低接線複雜度,還能維持高品質的音質。高位元速率格式的DTS-HD、Dolby TrueHD,以及家庭劇院格式的Dolby Atoms、DTS:X等等規格,透過eARC都能支援。
 
而在全新功能方面,HDMI 2.1規範新增了VRR、ALLM、QFT、QMS這些新規格。VRR (Variable Refresh Rate,可變更新速率) 是一種電競遊戲功能,能為玩家帶來更流暢且細節更豐富的遊戲體驗。VRR會根據電腦的影像處理速度,自動調節更新率,讓更新率與影像來源同步,以確保從一幀畫面到另一幀畫面平滑過渡,並消除幀之間的視覺撕裂或抖動。ALLM (Auto Low Latency Mode,自動低延遲模式),此模式可自動調整延遲設定,減少畫面延遲,為遊戲玩家、VR或電影觀賞者提供更好的體驗。QFT (Quick Frame Transport,快速影格傳輸),此功能也是為了減少延遲,增加流暢度。雖然QFT不能消除輸入端的延遲,但能降低來源端和顯示器之間的傳輸延遲。最後是QMS (Quick Media Switching,快速媒體切換),此功能可讓播放 / 來源裝置即時切換其內容的解析度或影格速率,而不會有任何的顯示中斷或黑幕。例如遊戲機的輸出,會根據內容而不斷變化,但無論來源或內容為何,QMS皆能帶來超流暢感,消除在顯示影像之前可能導致的停頓或空白畫面延遲。
 
隨著新世代8K影音傳輸的需求開始萌芽,以及電腦平台正式進入USB4,USB-C Dock當中的DP影音轉換控制器也來到HDMI 2.1解決方案新紀元。影音訊號的來源如前文所述是DP的訊號源,而HDMI 2.1規範裡新增之功能,不是所有功能都能從DP介面順利轉換至HDMI介面,如何調適到最佳相容性,是為一大挑戰。另一個挑戰,是把影音轉換控制器的功耗儘量做到最低。因為在HDMI 2.1的使用場景,除了自己本身最高可達到48 Gbps外,搭配USB4雙通道也達到40Gbps,USB-C Dock電路板的整體工作功耗會大幅增加,因此設計時需避免因系統過熱而導致降頻的情況。低功耗設計與晶圓製程的挑選,已是新世代影音轉換控制器產品競爭力重要的一環。
 
 
 
說明:本篇文章同步刊載於城邦新電子雜誌 2022年四月號